浅谈菊花与文人墨客们的人文情怀

        作者:张鹤龄2025-10-12 09:04:12 来源:美术报

        郭书仁 秋风独延年

          菊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菊花更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们种植、欣赏、歌赋、描绘的对象。菊花一身傲骨,不与百花争艳,独立九秋,顶风凌霜,不惧严寒,默默怒放,暗香轻溢。

          自从得到晋代陶渊明的青睐后,菊花便成了“花中隐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与世无争、淡泊、恬淡自处的处世态度、也表达了他那高洁的品格。在唐代黄巢的诗中,菊花更是斗士,《不第后赋菊》中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把菊花比做披上铠甲的勇(斗)士,赋予了菊花英雄气魄,表达了诗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豪情壮志与英雄气概。宋代的郑思肖,他是画家,也是诗人,他写有一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首咏物诗,通过写寒风中的菊花,宁可在枝头上凋谢,也不曾被凛冽的寒风吹落,比喻诗人对故国的忠贞,和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而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花则成了词人抒发情感的对象,其中“人比黄花瘦”一句可谓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她把自己与秋风中羸弱瘦长的菊花花瓣做对比,衬托自己因深切思念丈夫,而憔悴清瘦的身形,表达了她无尽的孤独与哀愁感伤……

          陈毅元帅也有一首《秋菊》诗:“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此首诗借菊喻人,借物抒情言志,讴歌了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品格和浩然正气。

          菊花是历代画家所欣赏和经常描写的对象,画家们通过画菊花所表达出浓郁的人文情怀。

          明代的大书画家徐渭有一幅《菊竹图》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一株菊花,配上小竹子和一些荒凉的杂草,还有他题的诗句:“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画中笔墨恣肆,表达了徐渭豪放的大写意风格,画中菊花虽有凋谢之感,但依然是傲骨挺立……于无声中表达了他晚年凄苦无依的境遇,也表达了他不流世俗而倔强的品格,这幅作品笔精墨妙,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近现代国画大师吴昌硕也画过许多菊花,他笔下的菊花,有时配上竹子或石头,用笔老辣,他经常采用对角线构图,构图可谓别具一格,用笔极具金石味儿,线条凝练遒劲,刚柔并济,墨色浓淡干湿互相映衬。他笔下的菊花意境深远,格调不俗,我们通过看他画的菊花,仿佛看到了他的一身傲骨,和他大气、淡泊的特点。

          现代已故大写意画家刘荫祥先生,一生也画了很多幅菊花,我看过不少他的作品,他笔下的菊花落笔大胆,笔法老辣、画风大气、简练、雅致、颇具个性、不落俗套……他在画上落款题有句子:“生不逢时靠自强,深秋时节成花王。”他那饱含深情的作品,能激励无数读者奋发图强,鼓舞人昂扬斗志,同时也能看出刘先生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自强不息的个性。

          当代书法家漆钢先生,在闲暇时也创作诗词和国画,他笔下的诗词和画的格调还不低,我见过他画的两幅菊花,菊花花头画得生动多姿,他的画以书法用笔,用笔劲健而灵动,用色艳而不俗,画中透露着浓浓的书卷气,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漆先生有一种人淡如菊的品质。

          历代画菊花的画家还有很多,如宋代的赵昌、黄荃……南宋的宋绍宗、明代的沈周、唐寅、吕纪、陈淳……清代的郑板桥、朱耷、石涛、恽南田、李鱓、金农、任伯年……近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王雪涛……现代的贾平西、贾宝珉、郭书仁、霍春阳、何水法……他们笔下的菊花,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各具个性。

          菊花坚韧不拔、一身傲骨、不惧严寒不惧风霜,不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菊花还象征着吉祥长寿,菊花还可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菊花是君子、是隐士、是斗士,文人墨客们用诗词、歌赋、书法、画画等不同的方式,向人们诠释了爱菊、慕菊、惜菊、赏菊的情怀,菊花也成了象征文人墨客们气节的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更是文人墨客们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作者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69(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