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援”—中国书法院展览馆举办中国青年汉字艺术探索展

        作者:张桂森2013-04-22 15:12:12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9)程安作品 《 红线条系列》

          (2/9)公冶繁省《这不是一只烟斗》

          (3/9)了痕作品 《琴音》

          (4/9)赵豪杰作品

          (5/9)魏群作品

          (6/9)陈量作品 《金文图录》系列

          (7/9)展览现场2

          (8/9)展览现场

          (9/9)张目达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系列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2013年4月21日下午三点,由策展人郑淑万、潘志军策划的《后援---中国青年汉字艺术探索展》在国粹苑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公冶繁省、了痕、刘佃坤、陈亮、李成军、刘彭、张目达、程安、赵豪杰、魏群等10位青年艺术家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代表性作品。展览包括装置、影像、纸本水墨、综合材料、传统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所有作品皆来源于汉字艺术的传统,但又不同于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此既是一次作品展览,也是一次对汉字实验艺术进行个人探索的历程展示。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探索性地诠释汉字艺术的本质,试图能够突破自我,寻找更宽阔的汉字艺术的当代道路。

        展览介绍,公冶繁省的作品《这不是一只烟斗》通过不断重复式的现代书写,试图表达对玛格丽特和福柯对于物态哲学和人本思想观念的解构,以消除文化象征符号的方式探讨个人的身份,价值,命运和信仰。

        了痕的作品在表达一种理想,一种青春期的渴望和心底的无限涟漪。以书法的抽象笔墨再现了汉字的梦魇。刘佃坤的作品来源于传统书法的修养,体现了艺术家对“时间”与“痕迹”的兴趣,回归本源与原始的状态,使他的作品充满智慧。

        陈量的九件作品完全是汉字实验艺术的预演,作为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艺术硕士的新生力,他的作品在试图寻找汉字与国际世界的交合点,无论是家乡的童谣还是汉字的计算机编程,他的作品总是超乎观者的预料,显得那样讽刺和饱满。

        李成军的作品《非关文字系列》不仅有克莱因的力量感还有德库宁的漫延感,但是他的的确确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砖瓦陶。他的作品更多的关注于生命与情感,存在与消逝,侧重于人内心情感的表达。

        艺术家刘彭迷恋于中国传统的笔墨,那或者机智或者愚笨的书写时刻关注着个人身份与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基于社会事件的诱因所建立的模式文化,着力于表达汉字异化后的个人情绪和文化价值。

        张目达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以时而婉约时而张扬的书写讲述一个个少男少女的故事。心事繁密,使人产生新的生命状态的体验,对以往人事的感情回流,是充满生命敬畏的新的汉字艺术表达形式。

        中央美院综合材料系毕业的程安用自身所学与亲身经历表达一种复杂的北漂生存感受,以汉字的样式进行一种隐秘的创造,这种隐秘或许只有进入其作品的人懂得。

        赵豪杰的《草书心经》作品重新解构了传统书法中的焚香沐手的书写状态,用自己的激情表达对书写的信仰,用紧张的线条表述内心的恐慌和迷茫。

        魏群的作品是以综合材料的形式表达一种对传统汉字世界的认同。不同的是他的线是以粗粝的刮刀为之,在潜意识中完成对自由的向往。


      Processed in 0.138(s)   64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