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歷史—蔡志松将在台北首次大型個展

        作者:核实中..2014-01-25 14:49:33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2)再會歷史-臥玫

          (2/2)再會歷史蔡志松-故國系列-頌7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1月25日起至4月6日,將展出【再會歷史—蔡志松】,此展為中國雕塑藝術家蔡志松在台的首次大型個展,展出46件以雕塑、裝置及攝影作品。不僅將於館前廣場展出曾經在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展出的作品〈浮雲〉,更有知名的《故國》系列與《玫瑰》系列作品。藝術家透過創作建構出一個觀想平台,將古今中外各家各樣的藝術與文化邏輯融合,互相交流、撞擊,進而與觀眾展開藝術對話。

            蔡志松是中國中生代雕塑藝術家中,最受國際矚目的一位,跨界當代藝術與時尚文化的先行者。他的雕塑創作根基紮實,早期作品〈夏日〉、〈季風〉,先後榮獲中央美院美術館收藏及日本松岡基金藝術獎,作品〈故國•風1#〉於2001年獲法國巴黎秋季沙龍「泰勒獎」,2011年作品被獲選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蔡志松的創作著眼於對人生狀態的關注和映照,他自述生活與成長的經驗,迫使他思考人性、文化及歷史等問題。本次於台北展出的個展【再會歷史—蔡志松】,透過他不同年代的作品,最完整地呈現蔡志松的個人哲史觀。本展學術主持人胡永芬表示,「再會歷史」或許是這時代才獨有的特權,一方面意味著向歷史招手,小心翼翼地歡迎它來到我們面前,與我們再次相遇;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跟歷史揮手再會,兩兩相忘,不再相見。

             本次展出的作品,以《浮雲》系列、《玫瑰》系列、《故國》系列三大系列為主。

            《浮雲》系列的五件作品,從當代館戶外廣場延伸至一樓入口室及走廊,並上升至二樓展場,從廣場上融合嗅覺、視覺與觸覺,量體龐大的雲朵雕塑,到3D效果的雲圖像、輕盈感的懸浮雲、和融合科技的磁浮雲,以各種不同面貌呈現。此作源於親人逝世後,蔡志松對生命的感懷和重新體悟。他表示《浮雲》展現的是關於人生的哲思,人生是一種聚合,它隨時可以消散,遵循的是無常的法則。而《玫瑰》系列的九件作品則呈現出蔡志松在藝術表現上的轉變,他以玫瑰象徵愛情,又以具毒性且質地脆弱的鉛做為媒材,巧妙暗喻愛情美麗迷人、卻又危險易碎。《故國》系列基於蔡志松對生命經驗的體悟,揉合了西方藝術的人體語彙和東方的造型元素。《故國》系列借用《詩經》中「風」、「雅」、「頌」三種內容體裁的概念,又細分為三種作品類型。其中「風」將先秦人物的形象以現代主義的風格呈現,憑藉精巧的處理手法,不僅凸顯材料的美感,也傳遞了一種靜穆的古典意境;「雅」則運用精準的材料處理,透過物件式的雕塑裝置,進行古典美學的凝結和人文精神的封存;「頌」系列中,藝術家為展覽主題特意創作的最新作品〈頌10#〉和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場館環境創作的〈頌7#〉,傳達了對人類生存及生命狀態的深切關注。在蔡志松心中《故國》系列所想闡述的是人性與歷史,人物的軀體與表情所傳達出的苦楚,透露的正是藝術家以悲憫的情懷對生命苦難的思考。

             當代館邀請藝術家蔡志松、本展學術主持人胡永芬,以及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於2月23日在當代館一樓活動大廳進行「藝術家面對面」,屆時藝術家將暢談其藝術概念與創作歷程,當代館更為本展規劃一系列展覽講座,以藝術及時尚等不同角度切入【再會歷史—蔡志松】展覽,詳情見官方網站:http://www.mocataipei.org.tw/

            關於藝術家

            蔡志松,1972年出生於瀋陽,2001年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所畢業,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目前居住於北京專事創作。

            蔡志松是中國雕塑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年輕有成而頗受社會關注的雕塑家,也是大陸中生代藝術家中,跨界當代藝術與時尚文化的一位先行者。他的雕塑創作根基紮實,早期作品〈夏日〉、〈季風〉,曾先後榮獲中央美院美術館收藏及日本松岡基金藝術獎,2001年獲法國巴黎秋季沙龍「泰勒大獎」,是百年來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2004年獲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獎及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作品於2011年入選中國館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 雕塑藝術領域傑出的成就,更使他在2013年被法國《art actuel》雜誌評選為「當代一百位頂尖藝術家」;自1998年出道以來,他多次應邀參加海內外各大聯展,2002年後並陸續在北京、上海、紐約、新加坡、德國…等國際城市舉辦大型個展;他各時期的作品已先後被洛克菲勒藝術基金會、希臘美術館、德國雷根斯堡美術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蔡志松的歷年創作著眼於對人生狀態的關注和映照,他自述生活與成長的經驗,迫使他思考人性、文化及歷史等問題。同儕藝術家李象群形容他:「…自由地借鑒中外的古典傳統,作品中滲透了一種以有形來表達無形的東西。超越了傳統的具象,而尋求一種共性化的形象,從人的本原意義來表達當代人的生活,具有很深的寓意。」


      Processed in 0.138(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