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个展《隔离》隔离观念?or 隔离伤痛?

        作者:核实中..2015-03-07 09:52:0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9)策展人秦思源(左)、艺术家朱昱(右)©李靖越

          (2/9)展览现场

          (3/9)展览现场

          (4/9)展览现场

          (5/9)展览现场

          (6/9)展览现场

          (7/9)作品

          (8/9)作品

          (9/9)朱昱《痕迹系列》©李靖越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2015年3月7日,朱昱即将迎来他在长征空间的第二场个展,展览由秦思源策划,几乎收录了他自2004年到现在所有的绘画作品。有趣的是,长征空间为了完整地呈现朱昱的创作轨迹,特地在展厅中搭建起一条蜿蜒的走廊,作品全部呈现在“走廊”的右手边,左手边的墙面则从头到尾都是一片空白。所有作品几乎严格地按照作品创作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布,观众因此被迫使严格地按照一种线性的顺序对展览进行解读。

          按时间顺序,朱昱分别创作了《剩餐》、《茶渍》、《石子》、《痕迹》四个系列的作品。从具象描绘的盘子里的残羹冷炙,茶杯上的带有抽象意味的茶渍,到肌理丰富的石子,以及最后一部分,艺术家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趣却无意义痕迹,都被朱昱严格地用绘画应有的带有品质感的方式描绘出来。单从具体的作品来看,似乎每件作品都缺乏实际或观念性的意义,但若将作品连续放在一起,我们便可看到如艺术家所说的某种“去观念的观念性”:“如果说绘画从历史上来看,走过了为宗教服务、为政治服务和为观念服务的过程的话,绘画本身是否可以独立形成意义?”朱昱说。当整个当代艺术界都在思考观念的重要性的时候,他用一种去观念、去符号性的方式进行绘画,这种悖反的行为方式反而在图像外形成了观念的意义,与周遭将观念性作为主题进行绘画的艺术相隔绝,是为展览主题“隔离”的意义之所在。

          事实上太多人对于朱昱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他的《食人》系列。从那个耸人听闻的行为艺术作品,到眼前这些视觉上沉静而优雅、又富于极简意味的架上绘画,表面上看他仿佛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10年的时间里,我找到绘画这种方式进行疗伤。”朱昱说。曾经的《食人》系列作品,不仅让艺术圈内外的观者惊诧无语,艺术家本人也受到了感官和心灵的伤害。虽然作品真实与否的问题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组成部分之一,渐渐消融在了艺术史的时空中,但作品所带给人心理层面的强烈刺激,尤其是对朱昱本人,却是极为深刻的。如果说他当时的行为,意在用直接的、感官的、激烈的方式激起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的话,后来的10年,艺术家则是用日复一日的绘画“劳作”,体验生命本身的流逝过程,过往的伤痛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疗愈。似乎这也是他与过往的伤痛进行“隔离”的方式。隔离后的超脱在于,“虽然看似差别很大,两者却是我对于生命问题关注的不同表现方式。”朱昱说。

          按时间线索观看,走到展厅的最末,《痕迹》系列中,除了在虚弱的背景中凸显出的茶、鸡蛋、纸的痕迹之外,心脏、肝脏的标本也以写实的方式出现在朱昱的绘画中,仿佛又让人隐约记起十多年前的行为,同时与开始的《剩餐》系列的写实绘画方式再度连接。“就像展厅的行走路线是一个圆一样,他的绘画也好像走回到了一个起点。”策划人秦思源说。用10年的绘画走完了这个封闭的“圆”,朱昱以此用绘画和观念性的图像相“隔离”,如同他当年用行为艺术与社会现实相隔离一般。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24日。

      Processed in 0.160(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