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梦强案件与民间文物交易弊端

        作者:朱匡杰2016-03-18 08:33:51 来源:收藏快报

        “3·15”到来,“艺术打假”、“收藏打假”的话题重回人们视野。最近,有媒体报道,被关押审查一年有余的“国宝帮”代表人物卫梦强站在了上海市奉贤区法院的被告人席上。该案系全国首例“国宝帮”涉嫌诈骗罪受审。关于其人,媒体介绍“号称身家几十亿元的上海人卫梦强,是收藏界的‘传奇’人物。从上海奉贤区拓林镇一个村的村民,突然间变成收藏界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藏品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件‘清代朱金木雕照壁’,其被授予‘中国民间国宝’称号。”

        卫梦强的案件要追溯至2013年。当年11月,卫梦强经人介绍结识了俞某夫妇,并有了买卖青铜器的行为,其中因为真假产生了一系列纠纷,最终被俞某告上法庭。而记者在网络上,发现一位自称卫梦强妻子的网友“上海奉贤李秀华”,她表示事情并不完全像网络上说的那样。

        虽然此案的案情与网友的描述有差,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司法部门的审理。但此案在最近的新闻中,基本被标注上“国宝帮”警醒之类的名目。关于这个方面,本报暂不作评论,只是谈谈民间文物交易上的一些弊端。此案的审理给了收藏爱好者们诸多启示。

        近年来,国内民间收藏热遍及大江南北,各地古玩收藏市场如火如荼。市场火热难免吸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进入,全民收藏热引发的后遗症也随之暴露。

        往期央视“3·15”晚会曾曝光,文物鉴定的背后,既有专业知识的问题,更有利益交换驱动,一些所谓的“鉴定师”只要收钱即可随意开具鉴定证书。廉价的地摊货摇身一变就被鉴定成古玩,明明假的地摊货,藏家说什么年代,证书就开什么年代,毫无职业道德可言,而后卖给不懂行的人,为黑心卖家获取暴利,在金钱面前,“黑嘴鉴定”日益猖獗。

        由于我国文物市场不规范,又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造成了无人管理的真空地带。我国《拍卖法》,“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监管上的缺失,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用高额回报作诱饵,借助社会上的收藏热,精心策划骗局,骗取被害人的钱财,以“经济纠纷”来逃避法律制裁,且屡屡得手,被骗者却投诉无门,只能自认倒霉,甚至有的造成倾家荡产的严重后果,不能不唤起我们的警醒。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64(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