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怀念洛夫

        作者:周勇2018-03-28 00:05: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洛夫赠送的书法条幅

        洛夫,台湾地区著名诗人,本名莫洛夫,享誉华文诗坛,出版《时间之伤》《漂木》等多部诗集、散文集和译作,其作品先后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等多国语言。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洛夫经常返回大陆寻根、探亲、讲学、交流、办展,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3月19日,洛夫病逝于台北,享年90岁。

        3月19日,我看到台湾地区著名诗人洛夫逝世的消息。凝视着网页上他的头像,十多年前与他在加拿大温哥华交往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鲜活得如同昨日的经历,他那爽朗的笑声、湖南腔的普通话犹在耳边回响……

        我在温哥华常驻期间与洛夫相识。有一次,我被邀请参加由温哥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洛夫诗歌书法展”。那天,他穿着中式的带襟礼服,身材高大,精神饱满,面色红润,在人群中十分突出。经介绍与他握手、寒暄后,我表达了对他诗歌的喜爱,并在随后的嘉宾发言中谈到参加此次展览的感受。我认为人生中有两大快事,一是青年时做个诗人,二是年老时做个书法家,而洛夫先生这两样都做到了。活动结束后,他特意邀请我们夫妇去他家小聚。

        没几天,邀约就来了。温哥华是北美华人聚居的大城市,自然也有众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书画家、诗人、音乐家、艺术家和电影明星等。虽在异国他乡,但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聚会、展览、小型音乐会等,彼此交流联谊、切磋启迪,延续着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和探求。这种文人雅士之间自发的聚会给温哥华带来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参与这类活动、结识文化艺术界的各路朋友也是我十分乐意的一项分内工作。

        初次去洛夫家,便感觉十分惬意、舒畅。房子的布置和陈设并不奢华,屋内干净、整洁,白色居多,包括白墙,白色的楼梯、沙发等。据洛夫介绍,这座房子被称为“雪楼”。初次聚会令我们十分难忘,不仅有好吃的饭菜、欢快的交谈,还带给我们久违的家的感觉。

        从此以后,雪楼成为我们夫妇在温哥华常驻期间经常的光顾的地方,“雪楼雅聚”成为我们多年在海外工作期间度过的非常难忘、快乐的时光。他们待我们也如忘年的朋友,有好吃的、有好事,总忘不了叫上我们。每次回去,还得带上一大包莫妈妈最拿手的葱花饼。记得有一年他们家的昙花开了,尽管已是夜晚,莫妈妈还是打来电话,说洛夫请我们赶快过去,迟了恐怕昙花会开完。我们赶到他家,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盛开的昙花,那洁白的花瓣俏丽、冷艳,像是雪楼中的精灵。

        洛夫夫妇人缘极好,喜好交友。莫妈妈的厨艺在温哥华颇有名气,她擅长做菜是天生的,每次招待朋友,几乎都能推陈出新。每次雪楼雅聚,都是一次口腹和心灵的盛宴,都是一次回家感觉的重温。吃过美味之后,就着台湾高山茶天南海北地闲聊。从大陆到台湾,又从台湾到温哥华……洛夫的阅历十分丰富,趣闻旧事信手拈来,加上诗人的风趣、幽默,每次畅谈,我们仿佛都能亲历他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少时光和苦难艰辛、烽火连天的岁月。

        2005年,我们从温哥华离任时因走得太匆忙,没来得及与洛夫夫妇道别。2008年洛夫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洛夫诗歌书法展,得知我们夫妇还在北京,便特意邀请我们前往。旧友重聚,我们在他的住地畅谈许久,似乎又回到了过去快乐的时光。临走时,洛夫取出特意提前写好的书法条幅赠送给我们。我们都喜欢苏东坡,他书写了那段《前赤壁赋》中的著名词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我十分喜欢,托裱后,将书法挂在书房里,长伴身边。

        他的这幅字似乎也暗示和表白了他一生的追求。他一生如漂木,在历史的波涛中随波逐浪,但无论身在何处,都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从他的诗文中,我总能触摸到他追寻中华先哲精神的脉络轨迹,感悟到他对祖国山川明月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

        他常说,是中国古代圣人先哲的诗文,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他不是什么“现代派”和“诗魔”,只是用当代叙述的方式,阐述了个人的心路历程和中国人的情怀。“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他其实就是生活在当代的苏子。无论他身在台湾地区还是异国他乡,今生还是来世,他与他的诗文、精神其实早已融入祖国的山川大地,汇入中华先辈们璀璨的诗歌星河。

        (作者曾任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文化领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5(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