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长流美术馆:曾过手齐白石张大千最贵作品

        作者:赖昌2018-07-04 07:19:15 来源:收藏快报

          (1/3)张大千《阔浦遥山》

          (2/3)吴冠中《白桦树》

          (3/3)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之一.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2017年12月,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的惊人成交,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也将曾经收藏这件拍品的机构——台湾长流美术馆推到大陆藏家眼前。作为台湾资格最老的艺术机构之一,长流美术馆不仅收藏过众多齐白石重要作品,也是当下台湾收藏张大千、黄君璧、溥儒作品最丰富的机构之一。然而区别于一般私人美术馆模式,长流艺术系统除美术馆外,还同时涉足拍卖和文教基金会领域,在内部构建出一条相对完备的艺术产业链。长流美术馆馆长黄承志认为,眼光精准、判断迅速和顶得住诱惑,是长流在45年起伏变迁中一步步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原因。

        作为台湾著名画家黄鸥波之子,黄承志从小便跟随父亲习画,成为林玉山先生的入室弟子。幼时经验为其建立了深厚的艺术基础,亦培养出对于艺术家鉴赏的敏锐眼光。台湾在上世纪70年代是艺术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此前1945年前日治时期留在台湾的艺术品、国民党带去的珍品,以及1966年到1976年大陆政治运动前后流落到海外的画作,令台湾成为一个汇聚中国艺术珍宝的风云之地。加之黄鸥波与台湾艺术家前辈的密切关系,长流美术馆的前身——长流画廊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于1973年在黄家自宅中成立。

        1979年张大千迁居台湾,与黄承志成为忘年交,后遂将索画、卖画事宜交由黄承志处理,因此长流美术馆也成为了张大千精品画作的集散地。张大千还曾亲题“长流画廊”招牌专送画廊新址庆贺。

        而在长流画廊至今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最令黄承志津津乐道的还是目前数以万计馆藏中几件镇馆之宝的入藏经历,其中既充满因缘际会,也是一次次市场博弈。回顾了其收藏的经历,黄承志认为最早收藏的作品之一是宋徽宗《临怀素圣母帖》尤为难忘。《临怀素圣母帖》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紫禁城内运到沈阳故宫的作品,这批从清宫运出来的御宝被称为“东北货”。

        1949年,这件作品便辗转到台湾。宋徽宗之花鸟画、瘦金体书法独树一格,而其所临的书帖又是唐朝著名书圣怀素的圣母帖,这样的精品自是博物馆等级,原本要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买画都要开会然后议价三次,时间来回持续三个月,十分漫长。黄承志看见这样的好东西,便直接买下来了。他收藏此件作品后感叹:“收藏艺术品不只要有眼光,还要有不拖泥带水的判断力。最重要的是有立即付钱的能力,当机立断以免节外生枝。”

        另一件能见证黄承志收藏眼光的,是现今悬挂在美术馆馆长办公室墙上气势万千的张大千大作《阔浦遥山》。该画创作于1977年,画面近景为隐约可见的亭台楼阁,楼阁后是巍峨群山,山后留白而出辽阔大江,江上有星星点点的帆船,笔精意妙,境界高远。1978年《阔浦遥山》在汉城展出后由韩国东亚报社社长收藏,此后几经转手,1989年出现在日本市场上。在拥有该画的韩国藏家看来,日本经济繁荣,艺术市场活跃,张大千的作品应该能卖出一个高价。但事实完全出乎他意料,买家所给的价格远远低于他的心理预期。这时,藏家的一位朋友建议道:“这幅画你应该拿到中国台湾卖,张大千的作品在那里才能卖出好价钱,估计可以卖一千万台币。”并为他列出了当时台湾的著名艺术买卖机构,其中就包括由黄承志一手创建的长流画廊。

        1987年,张大千目前最高价作品《桃源图》曾以187万港币成交。当这位藏家找到黄承志,请他看过作品并提出和桃源图相同的报价后,黄承志暗暗吃惊:这个韩国人真厉害,对行情这么了解,一下就开到了张大千作品的最高价位。虽然对这幅画爱不释手,可一千万台币对他而言也是个天文数字。于是黄承志对韩国藏家说:“这幅作品的确不错,我考虑一下,你先拿去给别人看看,最后看谁出的价钱最高,我在那个基础上再给你加一成。”作为一名成功的画商,黄承志这样做自然有其深意,一来免去与卖方的口舌争议,减少艺术品买卖的市侩气。二来可以成功地借他人之手将画价压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三来因为有言在先,藏家在多方比较后,依然会考虑将作品卖给他。

        果然,仅仅过了一个星期,韩国藏家打电话给黄承志,说有人出价400多万买这幅画。黄承志立马拍板:“我再加一成。”最后用450万台币将《阔浦遥山》收入囊中。谈起这段收藏经历时黄承志曾表示,长流画廊收藏了很多大千先生的佳作,大都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如今《阔浦遥山》这幅大千先生泼墨泼彩代表作的价值已今非昔比。这段收藏经历,无疑也增添了该画的传奇色彩。

        同时挂在黄承志办公室里的,还有一幅吴冠中的油画《白桦树》,90年代初通过3万美金而购得,至今收藏已近30年。黄承志认为,吴冠中是最后一批留学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他晚年变法创造出个人风格,但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他最为辉煌的时期的油画精品,反映了他在法国所受到的严谨油画教育。这幅画作虽然使用西方的油画技法,但是拥有中国传统文人的抒情在画中,与吴冠中晚期的画风有所区隔,反映了其于吴冠中生命历程中的承先启后,是这幅《白桦树》的珍贵之处。

        而最被国内收藏界所熟悉的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的收藏经历也颇为传奇。1990年初,黄琪翔、郭秀仪通过王台庆辗转让给黄承志这十二条屏风。“交画付款的过程也是曲折离奇的,因为画在北京,钱在台北,卖方不愿把画交给中间人带走,而买方也不放心没有看到原作就把画款一次先行支付,最好是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场货款两清。但是中间人不愿让买卖双方见面,本人也不想身怀巨款赴约,然后再独自携带国宝画作闯关回台,冒二次风险。因此最后双方同意一幅一幅地买,每次付10万美金,带回一幅画作后,再付10万美金去取第二幅,有几次是由王嫂(王台庆妻子)送钱带画,这样来来回回地跑,前后花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到了1990年3月间总算把12幅画全部买齐,完成这桩美事,也放下悬吊在半空中的一颗不安的心。”黄承志回忆说。

        除了在中国古代和现代书画方面的深厚底蕴,黄承志认为长流美术馆收藏最大的优势还在其多元性。回看自己的收藏之路,黄承志提到,除培养看画的眼光之外,外界多会有许多言论,故意挑毛病,甚至恶意中伤,然而收藏家对自己收藏的物品,必须要有强大的信心和信念。“而且要愿意花最高的钱,去买最好的东西。”而在随后的数十个春秋中,台湾艺术市场经历多次不景气低靡之洗礼,从筚路蓝缕满目疮痍的艺术沙漠,逐渐开拓成绿洲茂密的康庄大道。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80(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