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锡林:墨远彩尽见玄黄

        作者:张伟2020-03-21 16:25:58 来源:网络

          (1/6)潘锡林:墨远彩尽见玄黄

          (2/6)潘锡林作品《苍山野水》

          (3/6)潘锡林作品《湖光山色》

          (4/6)潘锡林作品《溪山独钓》

          (5/6)潘锡林作品《春风大吉》

          (6/6)潘锡林作品《深谷幽居》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潘锡林的国画作品笔简意繁,他用驰纵飞舞、果敢生辣的线条进行轻松自然的勾勒,无论郁郁苍苍、似古风者的宏幅巨制,还是蕴藉委婉、似绝句小令的小帧,无不苍浑凝练,韵味别致,洋溢田园野趣的生动气息,表现出来令人神往的自然率真,优雅而从容,蕴含着潘锡林对情感的把握与掌控,对自然、人生以及时代的艺术感受,融汇中国的哲学思想、造型观念、绘画理念,透露了潘锡林对色、墨、用笔的独特理解,苍老中有华滋,浓厚处仍灵气浮动,对天地玄黄、神及八荒的追怀,是他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不经意间碰触到中国当代国画艺术的脉搏。

        潘锡林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艺术家如何用心灵感受并捕捉生活之美异常重要,将绘画的立意看成“统帅”,如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潘锡林经过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院校的技法训练,得到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孮等先生亲炙,熟练掌握中国画笔墨技法,受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影响殊深,他在很早就明白国画独特的意象思维方式和特有的表现形式意义,以及画作只有通过自身的心灵感悟、文化修养滋润,才能往来于天地之间,自由进入创造美的路径,因此他的国画作品不乏远观其势的经典构图,常常在 物性的微象世界中创造宏大境界,以小中见大的方式,在“一沙一世界”的意念中拓展个性化的绘画图式,把形似、骨气、立意、用笔之间的关系链接起来,以创造性的笔墨语言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描绘出生命阳光普照、色彩斑斓、充满生命欢快吟唱的世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潘锡林用笔果断而强悍,凝练而有控制,他下笔雄健、老辣、生涩,颇有潘天寿先生的风范。潘锡林深知取法乎上得之中,取法乎中得之下得道理,他深入体会和吸收了古人的笔墨精华,融入自己强烈个性,在笔势和笔力上创造性地发展用线,他的绘画线条是书法与线条的抽离,有时呈现出时而折断、时而自我伸张的风格,让偶发性与陌生性相遇。这得益于潘锡林遍临苏黄米蔡,对散氏盘金文、石鼓文等心追手摹,在绘画上不仅有书法入画,而且善于以粗犷、朴厚的笔法,以金石趣味带来雄浑博大的精神力量,强化大写意花鸟画的意象,更有用笔为先、笔意先行的概念蕴含其间,他落笔肯定、清晰,从不含混、敷衍、潦草,将运笔过程中对提、按、使、转等等变化的把握与控制,以及笔的浓淡干湿的挥洒、运用,赋予强烈的个性表现,形成不依赖于自然对象,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追求,笔墨技法呈现技近乎道的意味,显现了他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刻解悟。

        潘锡林十分注重空白疏密,“密处求疏,疏处求密”揭出了他在国画创作过程中疏密关系相辅相成的辩证法。在潘锡林看来,一幅画作倘若密处无疏可求,则少空灵之趣,必会堆砌臃肿,画面自然谈不上生机与野趣;如果画面疏处无密可求,则无蕴蓄之致,画面也会空洞无味,了无意趣。因此,潘锡林在创作过程中借理性与直觉创作他的作品,释放出了一种松弛和张力。他处处匠心经营,从不草率下笔,他在控制和自由之间寻求平衡,将作品的每个局部服从整体表现,将那些不顾整体,在细枝末节的精雕细刻一一摒弃,他有时在画面上留有大量的虚空,用虚空经营位置,用空虚组织结构,化实为虚的处理方法,产出元气淋漓、缥缥缈缈、聚散无常的感觉,在相生相让中达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用虚空体现幽深静穆的境界,令人迁想妙得。

        潘锡林并不避讳国画创作中西结合的话题,在他看来,西方现代艺术通过日本浮世绘,对东方艺术的线条进行有效的挪用和转译,丰富和发展西方现代艺术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新的文化观念、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段对中国画的冲击日益加剧,中国画如何借鉴和吸收各种先进文化的同时,使得自身得到新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画家们所面临的时代难题。潘锡林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面前,他重新思索国画艺术的本质语言,通过“笔墨”实现人与物质世界在精神层面的融合,反映时代变迁在当下感受,这不仅在传统的墨法、笔法、现代的技法等方式来表现出来,他还想通过在绘画中引用西方现代绘画高级而典雅的色调,建构起自己对于国画的新尝试,以阐明自己的精神诉求,在保留传统文脉基础底线上,赋予国画艺术时代传承的可能性,让国画艺术的“当代性”得以延展。

        古人论画说:最可贵者韵,最不可犯者俗。潘锡林对自己作品的品格和意境十分看重,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有材质、肌理及带有装饰感的制作痕迹,对林泉高致的追求,始终是他不二的追求。因此他的花鸟、山水,甚至指画作品中,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传统思想资源中,不断寻找创作的能量和源动力,杜绝简单地挪用表面化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和转化,让他的充满正能量的大器作品经得住推敲,浸润在潘锡林创作的春山明媚、夏木繁阴、秋林萧疏、冬树蹉跎的四时气象里,感受他用写意的精神,发出对天地造化的观察体悟后的力作,充满正大气象,很容易随他在物我两忘的意境作心灵畅想与遨游,体察到潘锡林博大的胸怀。潘锡林以此书写生命状态的绘画作品,俨然达到观我通德的境界,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一位画家,对当代社会与艺术人生的视觉思考与个性化的表达。


        (张伟,自由评论家,作家。山东省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协评论艺委会委员。)


        潘锡林简介

        潘锡林   野风堂主人,安徽天长人,现居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受教于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综,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花鸟画高研班导师,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特聘教授,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协旅游联中心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安徽省中山画院副院长,南京金陵书法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之旅中吉国礼工程艺术家,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其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北京培训基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央党校、福州美术馆,济南博物馆、武汉长江艺术家美术馆、桂林市博物馆,埃及大使馆等收藏。

        2015年11月应邀在世界艺术圣殿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画展,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被授予“百名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被评为“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潜力的中国花鸟画100家”、2011—2012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值的中国花鸟画家。

        2016年当选为文化部《中国艺术博览》,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最受市场欢迎的百强书画家,当代十佳优秀花鸟画家。

        2018年5月当选为吉尔吉斯文化部推选的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之旅中吉国礼工程艺术家。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29(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