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深化开展“三服务”活动》创作有感

        作者:翁赟烨2021-12-06 08:20:17 来源:美术报

        《宗旨——深化开展“三服务”活动》草图

        作为在基层开展文化服务工作并生活在基层的我来说,“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是我日常工作的内容。轰轰烈烈的“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创作素材也是随处可见,而我也是“三服务”实实在在的受惠者,我觉得我应该将所思、所见、所感通过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经过与袁进华老师多番沟通、斟酌,慎重考虑,最终确定将《深化开展“三服务”活动》作为创作主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时赋予了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同时,宁波也明确了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新定位。我们以此为创作背景,根据典型性、代表性、先进性、示范性四个方面的标准,选择了具有浙江经济发展特色的中小型工厂(企业)内景为主体,宁波北仑港集装箱为点题的第一部分;选择了有着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等美誉的余姚市泗门镇小路下村为第二部分“服务基层”的创作方向;从地域文化、历史意义两个层面来考量,层层筛选,确定了曾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化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的“浙东红村”横坎头村作为第三部分画面的主体,以回乡创业的农民作为其中主要角色。

        接下来是更为具化且复杂的先进事例搜集与画面布局。从网上查到的资料已然不能作为绘画作品的具体参照,急需补充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例进行深入刻画。时间正值盛夏,我们三下基层,前往小路下村和横坎头村,进行探访与调研,与当地企业、居民、农户进行深入的交流,挖掘了一些适合表现主题、贴近生活的素材,“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即为其中之一,并决定将其作为服务基层的典型放置于画面正中,因其主体人物为静立状态,所以我将左右两张画面的人物状态调整为动态,达到一个由中心往外散发出去的态势,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与新奇感并充实画面。左右两张画面的纵深布局也是基于同样考虑。为了表现好这一宏大的主题,我初步拍摄了70位的群众和基层领导形象,随后经专家组建议,调整了小稿的二、三两部分中心人物,重点突出服务人民的中心,将领导深入基层送服务进行了重点刻画,取代了原先服务基层的志愿者和群众。最终确定了大稿使用其中40名人物形象。之后,我们奔赴东阳、上虞、余姚本地工厂企业和田间地头、社区、剧团等地,补充拍摄。经过四巡的拍摄工作,画面人物和场景敲定落实。

        这幅作品我们从四月底确定选题即着手梳理待选内容,之后认真查阅了一个月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学习、事例分析,到五月底开始着手构思草图。期间在内容选择上和表现手法上产生了徘徊和犹豫。现代服饰不及前人服饰那般潇洒飘逸,现代装简洁干练,用国画方式来表现确实带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在这件作品的人物造型上,首先观察“团块”,提炼画面,看看哪些块面可以用一个较大的形状“撑”起来,一旦分出了大的块状,小的碎的块面便也可以成为大块的分支,形成视觉上的延伸,解决实际遇到的短线,达到如拉长线般的效果。

        前三稿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直到第四稿完成,作品终于有了一个雏形,氛围、主题都达到预期,个人绘画语言也得以呈现,这才确定了使用第四稿草图。我们把作品尺寸定在了2.45米的高度,宽度达到了5.6米,占满了一整面墙。对于一幅如此之大的工笔画作品来说,要在半年内完成(白天还有日常行政工作要开展),挑战不言而喻。作为第一次申报的年轻作者,虽然有画大型作品的经验,但面对这么宏大巨幅的主题性创作,没有信心、自我怀疑一度成了拦路虎。幸好有袁老师和专家组老师们给我鼓励与支持,让我可以证明我们年轻人也可以承担主题性创作的重任。而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创作,在经验上、能力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感谢袁进华老师的支持与鞭策,给予我的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创作中后期,省美协组织了专家组专程来审看了我的大稿,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我深受启发,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树立了信心。在此,我深深感谢来姚的专家老师们,将自己的宝贵经验无私传授,促进我的成长与进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7(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