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松:外悟自然 中生气韵

        作者:黄丹麾2022-04-17 10:04: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大河磐石(国画) 120×240厘米  2017年  王俊松


        山水画家常以“搜尽奇峰打草稿”来寻找灵感,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王俊松选择山水画的题材不仅仅以“奇”为标准,他之所以把黄河、黄山作为笔下描绘的审美对象,是因为黄河、黄山早已不是普通的自然物象,它们以独特的风貌与个性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载体。因而,俊松以此为艺术创造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说具备了文化学与美学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引无数才俊竞写之,王俊松即是其中的一位。他描绘黄河的作品以气势取胜。《大河奔流》《中华浩气》《河岳映日》等作品山势雄浑,有坚如磐石之感;河水磅礴,奔腾不息,有“水击三千”“扶摇直上”的壮美激情。作品构图横向为主,东西贯通,先从全局着眼,然后局部生发,既有完整的结构与画面,又有精微的局部特写。艺术家注重山石与河水的穿插、呼应,二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笔墨雄健有力,以实笔为主,辅之以虚笔陪衬,虚实相间、疏密得当。远近互补、主次有序。这些作品的原型来自作者对黄河壶口、龙门、佳县等地的现场写生,但画家并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临摹,而是将主观的思想情感与笔墨技巧投射到对象中去,使自然人格化、精神化,达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王俊松在坚持传统“笔墨中心论”的同时,又能入古出新,他画的山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造型逼真,立意不俗。艺术家有意地将西画的某些造型因素引入笔墨构成之中,把以笔墨的浓淡勾勒出来的虚实关系与以素描速写为手段所形成的黑白灰关系有机化合,达到既有笔墨的浓淡又有造型的明暗,既有传统山水艺术的意趣和气韵,又有光影色彩的微妙变化,既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神韵,又具备现代视觉形式美感,进而融汇古今、打通中外,走向了更为博大的艺术境界。

        黄山是王俊松最近以来重点描写的题材。黄山作为徽文化的一个经典符号,集天下众山奇美于一身,许多艺术大家都曾以此为对象,绘出了精美的黄山画卷。王俊松在对众峰结构特征深刻而准确的认识基础上,以多种造型因素和表现技法,将不同山峰的结构特征理解得具体化、皴法肌理形象化,运用阴、晴、雨、雪、云、气、雾、晨、昼等丰富的表现手法,再参考一些适合的黄山照片资料,抒发黄山的力量之美。

        王俊松所画的黄山之石峻拔高挺,以特有的皴法与肌理表现山岩个性化的质感,突出岩石的结构与纹理,将中国山水画常用的点、线与表现西画的体、面构成合二为一,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开合、向背、三远等法则与西画的明暗、色彩、焦点透视加以整合,从而既增强了黄山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感,也拓展、扩大了描绘黄山的表现技巧。

        黄山的松树以“奇”闻名天下,是组成黄山山水画的重要元素。王俊松抓住黄山松的主干与枝干加以刻画,以突出黄山松的精神风貌。在描绘主干时,画家用书法用笔中的“顿挫”加以勾勒,来表现其虬盘弯曲的形态;而在描写枝叶时则运用书法用笔中的“屋漏痕”来表现其中的参差长短、粗细相间以及弯曲对比。勾皴完成之后,再略加干擦,以突现斑驳肌理和结构变化。

        王俊松来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安徽,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给了他不尽的给养与灵感。他的父、兄、姑、爷均从艺,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受熏陶,自幼便学习绘画,曾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外语学院日语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系研究生课程班,从而打下了深厚的学院功底与文化根基。他从刘文西等先生那里得到北派山水的精髓,承续了雄浑厚重、阳刚大气的画风;同时,又从秀美清丽的家乡山水中悟出南派山水的阴柔之美;他从传统笔墨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从自然造化和西画技巧中借鉴可用的资源,进而传统与现代并举,中学和西学合璧,以多变、综合的笔墨程式和独树一帜的审美理念为观者奉献出一幅幅动人心魂的山水画卷。

        王俊松的艺术成就离不开全面的艺术修养,他在山水画、人物画、书法等领域都有不俗的建树。这种多方位的学养使他能够厚积薄发、举一反三、殊途同归。人物画的创作,使他在造型能力上获益匪浅;书法创作与现代平面构成的结合则为山水画创作奠定了笔法优势与形式美基础。他将“以书入画”与“以画入书”有机贯通,又把现代平面设计因素移植到山水画创作之中,因此才有了自家的面貌。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能够由古出新实在是得之不易,须有毅力、才情、悟性、勤奋、灵感等多种机缘方能有所突破。王俊松从艺态度虔诚,自幼便勤学苦练,转益多师,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艰苦的探索与积累,反复的实验与总结,使他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理论上也深有体悟与建树。我们从他的《画出黄山真面目》《书法与平面构成》等学术论文可以看出:画家在进行艺术实践的同时,自觉地进行艺术理论上的反思,把自己的创作过程、笔墨技法、艺术心得及时地提高到艺术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这一方面反映出画家非凡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创作的随意性与偶然性。

        王俊松已过“知天命之年”,虽然笔墨日渐老道、成熟,但他的创作状态却毫无衰老、下滑的迹象,相反,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与锐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真诚希望俊松早日由“外师造化”“妙悟自然”达至“中得心源”“精意玄览”的神境。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50(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