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钟:《笔法记》和太行山纪游

        作者:苏诗淼2023-09-17 07:37: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洪谷神征图(国画) 445×340厘米 2023年 林海钟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有人说,中国画的核心要旨“笔墨”,只有住在西湖边的人才懂。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林海钟便是浸润其中的一位。

        林海钟,1968年出生杭州西湖之畔,自小玩耍于宝石山上。他曾长期居于西湖沿岸,于湖边散步经常指着某处言某某年住过,每日枕湖卧霞,于是自号“卧霞散人”。痴绝之人,自然做尽痴绝之事。他自12岁起便于杭州业余美校学习中国画,每周浙大和美院的老先生们便来授课,自然是体例严格,一不小心培养出了新浙派山水的中坚力量和中国美院国画系的大部分师资。当年,林海钟是其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当时中国美院国画系最年轻的博导。

        中国美院国画系素以学脉传承闻名,有陆俨少、潘公凯奠定教学基础,一派名士谱系薪火相传。1986年,18岁的林海钟顺利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从本科保送硕士,直接留校,一直读成美院第一届绘画创作博士,其间自少不了老先生们的赏识与褒奖。也是在那时,林海钟形成了他最初的风格,研究生毕业时创作的《红墙》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由此展开了一系列以颜色清淡的青绿结合抽象平面性为方法的创作。他的平面性处理,既陌生又亲切,丰富复杂,满是细节,充满了莫名的情绪和天生的灵趣,画出了我们心目中向往的那种幽深、潮湿、灵动的江南。后来,这种风格被称为“侘寂”。

        在林海钟“青绿系列”作品得到广泛关注时,他发现自己走进了“创新”的死胡同。大约从1995年起,林海钟摒弃了擅长的青绿,改用更难的纯水墨表现的创作,整整10年,他只画宋人的寒林。对水墨的回归也开启了他对于“笔法”山峰的攀登。与此同时,林海钟开始练字,专攻小字唐楷。他的博士论文以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古意”为研究方向,主攻“中国山水画历史上的四座高峰”——董源、李成、李公麟和苏东坡的评判标准和审美趣味,论证了骨法用笔与一笔画的书画同理,以及文人画所追求的不同层级的审美目标。20世纪90年代初,林海钟又加入了“新文人画运动”,成为学院新生代的代表。

        2009年,杭州灵隐寺和中国美术学院计划用当代中国画重现中国寺院壁画,以恢复和传承南方壁画传统。受南方潮湿气候的影响,壁画几乎没有留存,能提供的参考少之又少,更是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林海钟接下了这个任务。他克服了冬冷夏热、光线不充足、潮湿的气候使壁画难以保存等问题,在济公的形象上也下足了功夫,翻阅大量古籍资料,只为还原古时济公的形象。他带领自己的博士生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灵隐寺。3年的辛劳,完成了14幅巨大的泥板壁画,描述了济公的本生故事。画面以水墨为主附以淡彩的形式,结合了禅意画、界画、敦煌壁画、剪纸、皮影等传统造型形式,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以笔墨为主的描述性壁画。画面充满了探索和尝试,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了一幕又一幕神奇的故事,霸悍精到的用笔用墨、繁复华丽的庙宇楼台院落、浩渺的江水、眼花缭乱的五百罗汉,真可谓是以神技彰显神迹。2012年,在敦煌举行的“艺术传承与当代岩彩画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济公殿壁画被与会专家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南方壁画创作的“开先河之作”,是20世纪中国水墨创作的代表性成就。水墨画对复杂叙事性的表现、视觉上的冲击力、本体语言所具有的宽阔可能性,都在这一套壁画中得到展示。

        由此,林海钟又展开他画水的探索。在2019年苏州博物馆的个展“自在苏杭”上展出的《太虚震泽图》备受关注。这幅8米长的八联水墨作品混沌之中充满生气,有如天上之水。西湖的良辰美景也在林海钟潇洒清逸的笔下再现。2020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海印梵钟”,则是林海钟建筑题材作品的集中展示,比如《少林寺》和《北京纪游》,如舆图一般的作品,阡陌纵横,可居可游,集中体现了他对山水画特殊“观法”的深刻体悟。

        近期,林海钟个人书画展“笔法记”在北京798艺术区展出,此次展览以五代荆浩《笔法记》为线索,回到两宋山水画发迹之初,以荆浩所提出的“真”“六要”“四品”概念,追问绘画的根本性问题,向观众呈现了林海钟数次太行山之行所创作的巨幅画作《太行洪谷图》和《洪谷神征图》等,山水画并不仅仅是一个来自中国古代的画种,而是一种用东方视觉审美找寻生命本源的人生方式,这一切都在林海钟的作品中得到了验证。

        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付晓东所说:“林海钟在传统国画领域深耕了30余年,在笔墨方面探索了古人的逻辑和秘法,并以此为根本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山水画体系。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实践,就是他对艺术史和现状的最好的批评。从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去对应荆浩《笔法记》中所述的各种审美标准的要求,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中国传统中那些古人在时间的河流中积攒下来的精粹部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4(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