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馆再推重磅展“迎亚运” “神仙打架”的书法展隐藏了哪些宝贝

        作者:admin2023-09-18 07:20:02 来源:美术报

        文徵明 楷书苏轼《前后赤壁赋》(局部) 28.6×74.5cm 故宫博物院藏

        本期重磅推出的“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特展”,它与之前本报报道过的“东方智慧: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展”、“博弈论:亚运竞技主题数字艺术展”共同组成浙江美术馆的“三大迎亚运主题艺术展”,以不同的艺术呈现形式,向国际友人及广大观众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艺术的魅力,为即将举办的杭州亚运会增添浓厚的艺术氛围。

        本报讯 叶芳芳 通讯员 吴佳钰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美术馆承办的“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特展”于9月13日至10月13日在浙江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天津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机构所藏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近100件,是汇集中国书法经典的一场视觉盛宴。展览分为“贞珉萃英”“我书意造”“布濩流衍”三个版块,分别展出两宋金石碑拓、宋元书法和明清书法三个部分的作品。

        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为代表,宋代书法呈现崇尚新意、凸显个性的时代风格,并为后世提供了“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的实践范本,成为中国书法审美风向标。

        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为官。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任杭州知州,前后居杭州五年,一生以杭州为题而作的诗400多首,为杭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苏轼亦师亦友的黄庭坚,与浙江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其祖籍可追溯到唐代金华浦江。米芾曾于元丰八年乙丑(1085)任杭州从事。晚年受到朝廷排挤的蔡襄,平生最后一次为官即是任杭州知州。不可否认,“宋四家”都与浙江乃至杭州有着颇深渊源,杭州可谓是“尚意”书法的重要发生地。

        南宋定都杭州,文化承继北宋,崇尚“文物之治”,从帝王到文士,保持对书法的极高热情,涌现出陆游、张即之等名家,成为勾连“尚意”书风发展历史的重要一环。

        此次展出的宋拓苏轼《丰乐亭记》(南宋重刻,辽宁省博物馆藏)、清拓苏轼《表忠观碑》(南宋重刻,浙江杭州钱王祠藏)、清拓黄庭坚《题浯溪大唐中兴颂摩崖碑后》(湖南祁阳浯溪)、米芾(传)行书《天马赋》卷(辽宁省博物馆藏)、蔡襄《持书帖》(故宫博物院藏),以及陆游行书《自作诗卷》(辽宁省博物馆藏)、张即之楷书《华严经册》(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藏),向读者呈现出“尚意”书风的面貌。

        陆游《自书诗卷》,是这次展出的最大亮点。此作书体不计工拙,章法不拘成法,将“胸中磊落藏五岳”的思想境界注入草书之中,最能代表“我书意造”“尚意”书风的特征和境界。同时展出的元代赵孟頫代表作《洛神赋》卷,是其主张书法“复古”,宗法“二王”,矫正南宋末期“尚意”书风走向颓败反向这一历史节点的一个观照。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专门外借浙江杭州钱王祠藏苏轼《表忠观碑》残石,更为立体地还原苏轼手迹。另外,还展出了临平博物馆藏的北宋苏轼“雪堂”款端石抄手砚。

        宋人“尚意”书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宋以降,书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惠“尚意”美学的遗产,既尊重传统规律,又追求个性和创新成为中国书法的审美精神。特别是明代中晚期,书法创作普遍注重表现力的个性发挥,笔法丰富多变,加上受“阳明心学”的启发,书法进一步得以开拓,至今影响着中国书法的创新与发展。

        从“吴门书派”开始,至清前期的“扬州八怪”,一直到晚清的何绍基,展示了400年间涌现的一大批灿若繁星的书法创新大师风采。祝允明、文徵明、陈淳、徐渭、董其昌、王铎、八大……这批充满浪漫主义艺术色彩的书法家,无不受宋代“尚意”书风追求个性、追求内涵、追求风格的“意造”精神影响,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展览期间,浙江美术馆将举办书法临帖、茶道、香道、插花雅集和古琴、戏剧表演等表现宋代生活美学的配套专题文化活动;邀请宋代文化史、书法史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和专题导览,从艺术史的视角,结合展览作品向观众分享“宋韵”的文化内涵。

        此外,这次展出的南宋张即之和两位禅宗高僧都与杭州径山寺有历史关联,为此又在径山寺特设了一个分展区“澹然世界宽——宋元明清禅宗墨迹展”。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6(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