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漫谈

        作者:金恩楠2023-10-10 08:28: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黄 卓 绘


        金石学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始创于1904年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其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1963年开创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全国首个高等教育书法专业,将“金石学”作为其本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金石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科意义。


        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

        “金石”二字最早还包括乐器类,到秦汉之时,其意义才与我们现在的定义相近。考古学家、金石学家马衡在《中国金石学概论》绪论中言:“金石者,往古人类之遗文,或一切有意识之作品,赖金石或其他物质以直接流传至于今日者,皆是也。以此种材料作客观的研究以贡献于史学者,谓之金石学。古代人类所遗留之材料,凡与中国史有关者,谓之中国金石学。”金石,顾名思义为“金”和“石”,如青铜器、钱币、玺印等皆归“金”之属,摩崖、墓志、碑刻、造像等皆归“石”之属。而时至今日,随着地下出土文物渐多,简牍、陶器、封泥等也可归属于金石范围。

        对于金石的研究和考订之学就是金石学,金石学在宋代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也出现了诸多研究金石学的专著,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刘敞的《先秦图》、吕大临的《考古图》、赵明诚的《金石录》等。到了清代,考据之风盛行,又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大兴,出现了黄易、钱大昕、翁方纲、孙星衍、阮元、吴大澂等诸多金石学家。此后,金石学的复兴,也直接催生了现代考古学在我国的形成。


        做好金石研究 发现金石之美

        金石学家朱剑心说:“惟在欣赏之前,不能不先有研究之功夫。否则,真赝不别,时代不知,制度不晓,文字不识,又奚能免于弃周鼎而宝康瓠,退和璧而袭燕石,管窥蠡测,贻讥通人哉?”他认为,研究金石学应具备历史学、舆地学、文字学、文艺鉴赏学等方面的修养。可见,这些都是金石学研究的基础学问。如金石文献多有考经证史之功能,金石实物与史载文献可相互印证,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史学功底,方能对其进行考证。金石与地理的关系也很密切,其出土地或所载地理信息亦是对史学的有益补充。金石上所载内容往往又需要文字学相关知识来解读,汉以前文字多为篆籀文字,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功底很难辨识。此外,古代的青铜器、造像、石刻等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上面所铭刻的文字也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故而还要有一定的文艺鉴赏能力,才能发现金石之美。

        前人总结的金石研究方法有搜集访求、考订、鉴定、著录等。搜集访求金石资料为研究之第一步。金石资料涵盖实物、拓本和著录等,搜集者还需掌握拓片、画图、摄影等技术。得到资料后,无论实物还是著录,都应对其进行甄别和鉴定,然后进行分类、录文,以及著录工作。除了客观研究金石器物,体悟金石之美亦不容错过,一可赏其实物本身,如青铜器之器型、造像之精美、石刻之古朴;二可赏其文字刻辞,如书法之美、风格之奇等。


        金石学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命力

        其实,金石文化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博物馆里的很多相关文物,风景区所见之摩崖石刻,都是金石文化的体现。这些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机会,如能驻足观赏,细细品读上面的刻辞、书法、内容,或可发现以前所忽视的精彩。

        重振金石学发展,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国潮”“国风”,他们乐于欣赏和研究书法、金石篆刻艺术,有人到博物馆和名山大川重走古人访碑之路,有人运用新媒体等向大众推广金石文化,有人探索恢复传承传拓、全形拓技艺。诸多文博机构也通过研发新的文创产品等途径,推动金石文化的广泛传播。更有一批专业人才,以现代科技为金石的保护和研究赋能,实现文物活化和研究创新。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师、西泠印社社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0(s)   65 queries
      update: